正在閱讀:青島西海岸新區(qū)總工會常務(wù)委員于義睦、青島真情巴士司機盧振華獲央視點贊
信息未審核或下架中,當前頁面為預(yù)覽效果,僅管理員可見
青島西海岸新區(qū)總工會常務(wù)委員于義睦、青島真情巴士司機盧振華獲央視點贊
轉(zhuǎn)載
徐玉梅于 2020/11/24 14:55:44 發(fā)布
IP屬地:未知
來源:青島西海岸新區(qū)總工會
作者:青島西海岸新區(qū)總工會
1027 閱讀
0 評論
1 點贊
11
青島西海岸新區(qū)總工會常務(wù)委員于義睦、青島真情巴士司機盧振華獲央視點贊
顯示
2020年11月21日,
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白巖松老師
在主持《新聞周刊》時點贊兩位
青島真情巴士公交司機于義睦、盧振華。
《24小時》欄目用時10分鐘,
以“真情巴士見真情”這樣的欄目標題,
詳細講述了他們六年幫助特殊兒童事跡。
11月22日,
CCTV13《朝聞天下》再次用
7分多的時長講述了該事跡,
評論“真情巴士見真情 用心服務(wù)暖人心”。
在節(jié)目中,主持人點評道:
六年的堅持,
從兩個人的善舉到一個車隊的接力,
他們背著一個病童的身影,
走著走著就變成了一支浩浩蕩蕩的隊伍,
也成了這座城市的最美的風景。
公交車既是人們出行的交通工具,
也是城市文明的流動窗口。
滿載著善意和愛心的真情巴士在溫暖這對母子同時,
隨著滾滾向前的車輪,
也將人間真情傳遞到了大街小巷,
這輛真情巴士真是名副其實!
2014年10月1日,貫穿青島西海岸新區(qū)東西的重要交通紐帶快線K1路正式開通。上崗第四天,盧振華師傅正在始發(fā)站珠山路等候發(fā)車,準備執(zhí)行從珠山路發(fā)往安子公交樞紐站的營運任務(wù)。一位中年大姐用輪椅推著一位大約六七歲的男孩朝公交車方向走來,熱心腸的盧振華見狀趕緊下車將行動不便的孩子抱上車,并及時將輪椅拿上車。當時他和孩子都沒有想到,就是這一次相助,開啟了孩子與K1路駕駛員六年的緣分。

次日,盧振華再次碰到這對母子,他立刻上前將孩子抱上了車。孩子的媽媽被盧振華的熱心所感動,就將孩子的情況如實相告。原來,孩子名叫赫赫,出生時重度窒息導(dǎo)致腦損傷,不會站立行走、說話,天天要去市區(qū)做康復(fù)訓(xùn)練。赫赫的爸爸要上班,媽媽每天獨自帶著孩子換乘三趟公交抵達市區(qū)進行康復(fù)訓(xùn)練,來回5個多小時。全家僅靠孩子父親的綿薄收入維持基本生活。
聽了赫赫媽媽的講述,盧振華既難過又心疼,想要幫助這個孩子。班后,盧振華立刻將這件事告訴了自己的師傅——義睦勞模工作室的創(chuàng)始人、全國五一勞動獎?wù)芦@得者于義睦。二人商量一定要讓赫赫像其他人一樣擁有更有尊嚴、更有價值、更有意義的生活。

就這樣,每天發(fā)車的時候,于義睦和盧振華都會背著童童上下車;返程的時候,工作室的同事們無論是誰在班,都會背著童童上下車。這一堅持,就是6年。
每天中午11點多下課后,赫赫和媽媽就要馬上坐公交車到青島康復(fù),為了不耽誤時間,赫赫媽媽每天早晨都準備一些簡單的食物帶著。K1路所在的分公司發(fā)現(xiàn)這個情況后,想要免費讓母子二人在食堂吃午飯,但赫赫媽媽堅持不想再給大家添麻煩。最后,分公司給母子二人辦了一張餐卡,讓他們按員工價格刷卡就餐。

這張由食堂保管的飯卡,起初赫赫媽媽只充值了幾十元錢,但卡內(nèi)的余額卻越花越多。盧振華說,現(xiàn)在卡里大概還有四五百元,都是大家你一點我一點捐的。每次赫赫媽媽想要往卡里充錢,大家都會告訴她,還有還有!

大家的好意,赫赫和媽媽也都記在心里。空余時間,赫赫媽媽會為K1路上的50多名駕駛員縫制手工鞋墊,她總說這是一點心意。

6年間,公交師傅將這份關(guān)愛從公交車上延續(xù)到赫赫的生活中。于義睦主要負責學習,幫孩子買書買玩具;盧振華主要負責生活,幫孩子買衣服買鞋。于是各種學習文具、生活用品隔三差五的就送到離珠山路始發(fā)站不遠的赫赫家里。孩子過生日、兒童節(jié)、春節(jié)等等假日更是從不缺席。在于義睦的號召下,義睦服務(wù)工作室薛明敬、張紅娥等成員都加入了幫助赫赫的行列,定期到家里探望赫赫,帶著他出門游玩。

為了表達對公交師傅們的感謝,赫赫和媽媽用手機制作了“謝謝您·好人”電子相冊,赫赫也時常為于義睦、盧振華發(fā)來“于爸爸,注意身體”“盧爸爸,你開車要注意安全”這樣的暖心微信。如今,赫赫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好,語言和肢體行動都有很大進步。赫赫多次表達,自己要報答社會,報答這些幫助過自己的好心人。

于義睦和盧振華說,
2014年,赫赫還是一個8歲的孩子,
體重只有30多斤,一把就能抱起。
如今,赫赫已經(jīng)長成了14歲的大小伙子,
體重也快接近100斤,抱起來有些吃力。
但只要赫赫媽媽每天還要繼續(xù)帶著孩子去做康復(fù),
只要還來坐K1路公交車,
司機師傅們就會一直抱下去。
在真情巴士,
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。
26路駕駛員九年幫助孤寡老人;
18路“愛心媽媽”八年幫助春蕾女童;
25路駕駛員八年幫助殘疾姑娘上學、創(chuàng)業(yè);
37路駕駛員六年堅持護學......
企業(yè)內(nèi)部已形成了比學趕超的好人共生效應(yīng),
每年產(chǎn)生好人好事近2萬件次。
中央廣播電臺、山東齊魯電視臺、上海電視臺、齊魯晚報、山西日報、鄭州日報、成都晚報等國內(nèi)多家媒體都對于義睦、盧振華助人的事跡予以關(guān)注報道。
編輯:殷世山 李曉君
審核:王國民
投稿信箱 : gh85172269@163.com